2018-10
有活力才有未来
有活力才有未来
判断一个企业是否拥有未来,关键并不在于其规模有多大,当下可以调动的资源有多少,而是在于这个企业是否具有内生的活力。
所谓活力,首要的是持续发展的动力。企业的生存问题,绝不仅仅是创业初期的课题,而是贯穿成长发展整个生命周期的课题。如果要讲成功,企业能够长盛不衰才算得上真正成功。那么,这个动力从何而来呢?

第一,来自客户(或市场)的需要,也就是说,你的存在具有某种独特的价值和意义,是别人无法轻易能够取代的。如果你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别人同样可以提供,大家在极为有限的价格空间内展开竞争,那么,你的长期存在就不具有 足够的理由。任何形式的跟随者都不可能获得可持续的发展,只有开创性的道路才能走的长远。
第二,来自企业内部的集体意志,而不是个人理想。只有靠强大的团队力量驱动的企业才有可能成为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企业。
所谓活力,是一种保证持续发展的能力,包括爆发力、耐受力和生生不息的自我更新能力。当企业的战略抉择踏上了时代的节拍,就需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凝聚起强大的执行力。该快的时候快得起来,该发力的时候发得出力来。爆发力正是企业组织管理的活力。构建企业独特竞争力的过程必然是一个千锤百炼的过程,面对形形色色的困顿与危机的考验,就能分辨出一个企业精神气质的成色。能不能耐受不同寻常的打击和挫折的磨难,能不能摔倒了又站起来继续前进,是判断一个企业是否真正成熟的标志。需要撑的时候能够撑得下来,需要熬的时候能够熬得下去。这样的企业才是充满活力的,就能够长期活下去。

自我更新就是根据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和自身发展的阶段性特点进行自觉的、主动的应变。时代在变,社会的消费心态、习惯在变,各种业务的基本商业模式在变;新的机遇层出不穷,过去的成功方式都是过去的,已难以为继。任何开创性的技术和商业模式都是在时代变革中萌芽并形成的。顺势而为就是积极应变。在一切结构性形态发生根本改变之前先改变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方式,构成能够适应变化的企业机构形态,无论是决策体制、经营管理的组织方式,还是利益分配机制、资源整合方式。该变的都要及时做出改变。只有不断的自我更新,真正跟上时代的节奏,才能保持发展的活力。观念上的落伍者是没有未来的。

一个企业有没有未来,关键是看这个企业能不能让自身的每一个细胞都充满活力。能不能在创业发展过程中形成敢于并善于应对变化的文化基因,能不能构建具有强大凝聚力和牵引力的企业价值理想和战略目标。只有当每一项改变都有利于创造更多人的人力资本价值,有利于激发更多人的创新创业热情,真正按时代的要求实现经营方式转型升级的时候,企业便能保持一种青春健康的姿态面向未来,走向未来。




